作为本朝的臣子,听人夸耀前朝的开国皇帝,总是有些忌讳的。
不过,唐治既是本朝开国皇帝的孙子,又是前朝开国皇帝的曾孙。
他要夸自己的曾祖父,这个曾祖父还是当今皇帝的公公,似乎……
也没人能说他什么不是。
唐治道:“我曾祖父开国后,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科举制度,你觉得,科举制度的建立,动摇的是谁的根本?”
贺兰娆娆原本身在局中,没有跳出去看问题。
现在唐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,她按照这个角度再去重新审视历史,不由瞿然变色。
唐治道:“我曾祖开国之后,内修庶政,体察民情,发展经济,选贤任能,堪称一代名主。但他与前朝最大的不同,就是建立了科举制。
开国之君,锋芒之锐,无可抵挡。诸门阀士族呢,又正是刚刚经历了战乱、元气大伤的时候,所以彼此间尚能相安无事。
到我祖父继位后,便开始不断对外兴兵,开疆拓土。逐北狄,扩边镇;驱西戎,设都护;征南蛮,辟疆土。”
唐治微微倾身,压低了声音,问道:“你说,他们在位的时候一个大兴土木,一个不断兴兵,这里边,除了帝王雄心,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?”
贺兰娆娆着唐治的思路一想,前朝大炎开国皇帝主修内政,他曾大兴土木,筑东都、修长城、开辟大运河……
当初,不少名臣士家都反对在国力疲蔽时如此劳民伤财,可实际上,这些工程最终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
难道大炎太祖当初这么折腾,除了想提振经济,还有利用这些由朝廷主持的大工程,从门阀士族手中争夺土地和百姓控制权的目的?
大炎二世高宗皇帝不断对外兴兵,难道除了帝王开疆拓土的雄心,还因为太祖皇帝建立的科举制,撼动了门阀士族的根基?
门阀士族休养生息、恢复元气的速度,要比一个国家要快的多,等高宗继位时,这些矛盾便集中爆发出来了。
高宗的声望地位还有权力,自然比不了开国太祖,所以面对反扑,他只能采取发动外部战争的方式来减轻来自于内部的压力?
他是用战争这盘大磨,削弱士族门阀的力量?
贺兰娆娆熟知这些历史,只是从来没有从天子与士族争权这个角度去考虑。
如今唐治开了个头,贺兰娆娆自然能举一反三,推断下去。
如此一想,她觉得很多事情不仅逻辑上说的通,而且更有信服力了。
前朝大炎开创的科举制,在女帝登基变更国本的时候,确曾有许多人建议废除,要求恢复更早的九品中正制。
但是女帝扛住了压力,她虽然取代了前朝,对前朝创建的非议甚多的科举制度却奉行不悖。
女帝还重用了许多寒门庶族,贺兰娆娆一直认为,这是因为女帝需要提拔没有根基的新人以巩固她的权位……
女帝还曾顶住滔滔反对之声,修撰了《姓氏录》,打乱了门阀士族已经垄断的上层姓氏地位。
她却一直以为,这是因为以女帝的高傲,不肯让帝王之姓屈居于门阀士族之下……
这件事她尤其了解,当时她已十三岁,受到女帝青睐,在御前听用。
她很清楚,正是女帝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寒门庶族出身的酷吏,用血腥手段才镇压了这场风波……
《姓氏录》有必要变么?
就算要改,把皇帝一家之姓编修到新《姓氏录》最前头就行了,各方门阀士族也不至于那么抵触。
如果不是为了唐治所说的理由,用得着改动那么大么?
很多她曾经很不理解的行为,只能用陛下性格强硬来解释。